1947年秋天,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傍晚,熊向晖在住所来回走动,手中拿着妻子的信让他心如火焚。信中透露他作为中共特工的身份已暴露,家也被抄。
身在国外的他虽知胡宗南无法触及,但国内临盆的妻子却身处险境。
他对国民党的残忍手段有深刻认识,却没想到妻子和孩子安然无恙。
这一现象让他困惑不已,这个谜团跟随他两年。直到1949年7月他回到北京,见到周总理后,谜底才得以揭晓。
熊向晖与胡宗南有何关联?他对党有何贡献?身份暴露后,胡宗南为何反而保护他?周总理给出了怎样的解释?让我们回到那个充满红色特工的年代,探寻这些答案。
山东掖县富户出身的熊向晖,其父曾是掖县县长,后来在国民党政府担任湖南高等法院院长。
1937年,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,带着救国救民的志向,经北平地委领导人蒋南翔引荐,加入了共产党。
西安事变后,国共再度携手。
但中共领导人明白,蒋介石的反共本性未变,这合作不过是形势所迫的临时安排。
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阴谋始终未停。
那时,胡宗南是蒋介石的亲信,驻守西安,兵力雄厚,对延安构成严重威胁。
周总理为了预防未来可能的风险,决定在胡宗南周围秘密放置一个“红色木马”。
在和平时期,这个“木马”处于静止状态;一旦情况发生变化,它会被激活,搜集重要信息,以保护党中央的安全。
周总理了解胡宗南选人条件:要出身名门,学历要好,能力强,还要懂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。
经过考虑,蒋南翔提议的熊向晖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1937年11月,熊向晖的党籍被隐秘处理,他加入胡宗南第17军团下的“湖北青年战地服务团”。次年年初,在武汉,熊向晖与董必武秘密见面。
董必武严肃地告知他,他将化身为潜伏于敌营中的“闲棋冷子”。
没过多久,胡宗南直接见了服务团成员,要选贴身随从。
这对熊向晖是个极好的机会。
选拔会上,面对身高不到一米六的胡宗南,熊向晖灵活应对,采取坐姿回答,既保持了礼貌,又显得特别尊重。
他对胡宗南的问题回答得非常流畅,给胡宗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熊向晖因得四个“满意”高分,成了胡宗南的贴身副官。
1939年3月,熊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,胡宗南便让他担任秘书,专门负责撰写文件和讲稿。
熊向晖很懂胡宗南的心思,他写的演讲词总是充满激情,正合胡宗南的口味,因此胡宗南对他越来越信任,几乎到了依赖的程度。
胡宗南喜欢穿便服悄悄出行,觉得这样更保险。
他带熊向晖至西峡口与汤恩伯密谈。
因行事低调,二人只得投宿于一家简陋的民宿。
天亮前夕,胡宗南见到熊向晖整夜守在门外,替他站岗,十分感动。
不久后,熊向晖升任为机要秘书,成为胡宗南的亲信。
1943年五月,国际形势变动,蒋介石误判情势,以为反共机会到来,便计划偷袭延安。
负责传递这份绝密计划的人是熊向晖。
熊向晖接令后迅速把情报转给了地下联络人王石坚。
7月4日,胡宗南从报纸上得知自己要进攻延安,立刻感到十分震惊。
蒋介石被迫向媒体澄清他没有反对共产党的意图,并对胡宗南进行了严厉批评。
熊向晖的情报使我们党免受损失,还在舆论上取得了优势,使得蒋介石三年内不敢轻举妄动。胡宗南怀疑自己身边有卧底,熊向晖利用这个疑虑,建议全面调查所有知情人,最终将怀疑转移到其他人身上。
抗战结束后,蒋介石不管民意,强行发起内战。
1947年初,他再度把攻打延安的任务交给了胡宗南。
熊向晖新婚期间突然被叫回,接受绘制战争图的任务。
他靠着过人的记忆力记住了那些机密文件的资料,然后在3月3日晚上把信息交给了王石坚。
19日,胡宗南攻占无人的延安。
毛泽东在窑洞中给胡宗南写信,信中用打油诗描绘了胡宗南的困境,让他既尴尬又无奈。
在同一天,胡宗南的军队在青化砭被我国军队全歼。熊向晖提供的情报又一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,导致蒋介石的计谋完全失效。
毛主席赞扬他说“他一个人能抵得上几个师”,周总理也评价他为“情报工作创造了奇迹”。
1947年9月,西安的地下情报网络被摧毁,王石坚被抓,熊向晖的掩护身份也暴露了。
但那时候,熊向晖已经在国外,继续他的硕士学位学习。
他能成功逃脱,全靠传递完情报后,他以留学的名义离开了中国。
胡宗南虽然很生气,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熊向晖心系国内妻子的安危,但胡宗南并未对家人下手,这让他感到困惑。
1949年7月,熊向晖返回北京,见到了周恩来总理。
总理向他道出了真相。
周总理明白胡宗南的脾气和他现在的困境。
身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,胡宗南两次攻打延安都未能成功,而且问题都和自己的亲信有关,这使得他无法向蒋介石交代。
熊向晖身份若暴露,胡宗南的官位将非常危险。
所以,为了保住自己,胡宗南不得不决定保密这件事。
经过三十年,沈醉的回忆录证明周总理的推测是正确的。
胡宗南确实曾要求沈醉隐秘处理熊向晖的事。
新中国成立后,熊向晖成了周总理外交上的好帮手,对国家安全工作也有大贡献。
2005年9月9日,熊向晖在北京去世,享年86岁。
熊向晖本名叫熊汇荃,潜伏前改名叫“向晖”,这名字意味着面对黑暗却心里充满光明。
熊向晖的故事代表了众多隐蔽战线的英雄。
他们在危险的环境中默默付出,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虽然他们的名字可能鲜为人知,但他们的成就将永远镌刻在历史之中,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奋进。
#深度好文奖励计划#

